4C Exhibition 2025 Q4 脉络之形
显与隐之间 · 生命与记忆的脉动
文:吕柳萱


群展《脉络之形》于2025年9月20日在洛杉矶4C Gallery正式开幕。《脉络之形》汇集了五位当代艺术家的最新实践,涵盖空间装置、摄影、互动媒体与感官环境。“脉络”指向那些既显现又隐匿的力量——它们如同暗流与线索,支撑并联结着存在的整体。从果实表面的微观肌理到城市残骸的物质痕迹,从光影的呼吸式伸缩到影像在遮蔽与显影之间的交替,参展作品共同探讨了记忆、感知与关系如何被编织进世界的肌理之中。


Ruoran Chen, Cens*
陈若燃|《CENS*》
陈若燃的《CENS*》由投影与黑色水泥粉构成。乍看之下,地面上的影像几乎被深色覆盖,像是一块无法穿透的暗面。但随着观众在周围移动,部分图像在特定角度和光线下缓缓浮现,仿佛呼吸般忽隐忽现。
视觉体验是压抑与揭示的交替。黑色水泥粉带来厚重的质感,几乎吞没所有光线,让影像被掩埋在表层之下。然而,光的反射又让某些画面重新显影,观众在靠近时会捕捉到模糊的轮廓,甚至产生追逐与窥探的心理。每一次步伐和视角的调整,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或失落。
作品并非单纯的遮蔽,而是制造了一种“永远无法完全看清”的张力。水泥粉既是阻隔,也是显影的背景,影像的真相在此永远处于模糊与流动之中。观众的观看过程被不断延宕,显与隐之间的脉络被放大为一种身体性的体验。在《脉络之形》中,《CENS*》揭示出不可见的力量往往比可见更具存在感。遮蔽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生成。
Bing Fang | 《Ghost Echo》装置系列
Bing Fang在本次展出的几件小装置以日常物件出发,手稿、鞋垫与手绘元素被切割、叠合并以近乎拼贴的方式呈现。它们被悬挂在展厅的墙面或摆放于门把手上,既像散落的片段,又因组合的逻辑而彼此牵系。整体语汇看似随性、由碎片堆积而成,但细看可见创作过程中对材料的反复处理——鞋垫表面的磨损痕迹、手稿上的手写符号、以及拼贴边缘的错位和重叠,都传递出一种未完成却极富张力的状态。
视觉上这些装置给人以亲密却不稳定的感觉。鞋垫的弧度暗示身体的缺席,手绘的符号像是不完整的语言片段,而残留的纸张则像档案的剥落。观众必须靠近,甚至弯腰才能看清这些微妙的细节。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在改变作品的意义,从一侧看是一种拼贴的偶然,从另一侧看则像一张无法完全解读的记忆地图。
Bing Fang 在制作中依赖“错误、调整与不可预期性”的策略,使得这些日常残片既表现出脆弱的结构性,又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生成感。物与物之间看似偶然的接合反而揭示了潜在的秩序。观看这些装置时,观众体验到的是断裂与连贯并置的张力。每一件小物既可以独立存在,又似乎注定要嵌入某个更大的叙事中。
在《脉络之形》的语境下,这组作品将“隐秘的脉络”拉回到最日常以及最可触的层面。记忆如何在物件上留下痕迹,生活的零散如何在重组中显出联系。Bing Fang并不试图给出清晰的叙事;相反,他通过这些碎片制造疑问,邀请观众在残留之间寻找线索,体会到可见与不可见、生成与残留的张力。它们像是不完整的档案,既私密又开放,等待观众去驻足与解读。


Bing Fang, Ghost Echo


Cube Li, All in One
Cube Li | 《万物皆一 (All in One)》
Cube Li 的摄影系列《All in One》取材于水果表面的细微纹理。近看时,那些皮肤般的褶皱与凹凸质感占据整个画面,细腻而陌生;远看时,它们或转化为山脉、河谷甚至宇宙星云般的辽阔景观。画面在微观与宏观之间不断摇摆,宛如世界的双重皮肤。
观众初看时可能会认出它们的来源,但随着凝视加深,参照物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限的联想。它可能是细胞的繁衍,也可能是地壳的运动。摄影在此不再是记录,而是生成一个新的空间。图像拒绝被命名,却在不确定中唤起新的秩序。
这些照片表面上看似平静却暗含能量的流动。纹理间的光影过渡使其具有呼吸感,像是生命自身在画面中律动。Cube Li 借此回应了道家“道生万物”的哲思,即微小的肌理里孕育着宏大的宇宙。在《脉络之形》中,《All in One》为展览带来一种静默的辽阔,宏大的宇宙可能潜藏在最微小的表层而生命的脉络也能在偶然的细节中显影。
Vivi | 《Between Enclosure & Expansion》
Vivi 的《Between Enclosure & Expansion》由灯光与感应装置构成,空间被营造为一个会随观众互动而呼吸的环境。光线在墙面与地面之间延展收缩,如同脉搏与呼吸的节律,观众的每一次动作都会触发光的变化。置身其中,观众不再是静止的观察者而是与空间共振的参与者。光影像是一层透明的幕布,时而扩张,时而收缩,参与者在其间穿行时仿佛闯入了一段情感的波动。空间因此获得了一种近乎有机的生命感。
这种不断伸缩的边界回应了亲密关系中私人与共享空间的动态平衡。光影所塑造的不是稳定的围合,而是一种随时可能变化的柔性界限。脆弱与韧性在此共存,张力与和谐在此交替。《Between Enclosure & Expansion》在展览中成为一面敏感的镜子,它让我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脉络并非僵硬不变而是随互动而流动的光影。

Vivi, Between Enclosure & Expansion


Lyra Yang, Fragments of the Decaying City
Lyra Yang | 《Fragments of the Decaying City》
杨茗然的《Fragments of the Decaying City》由建筑残片、风干植物、染布与香气瓶构成。展厅中,织物被染成不规则的痕迹,墙面或悬挂处留有斑驳的印记;瓶子中封存着从洛杉矶韩国城采集的气味;混凝土与石块则静置在空间内,带着剥落与腐蚀的质感。观众的感官在此被多重调,布料的肌理触感、气味的扩散、石块的重量感,共同构成一种细密的城市体验。材料本身看似残败却在展厅的重新组合中获得了诗意。它们既是消逝的痕迹,也是新的生成。
视觉上,这些残片没有形成明确的结构,而是以散点状的方式铺展,让人联想到城市机体中不断剥落的角质。气味则强化了沉浸感,观众在走近时会被这些气息牵引,或产生与某个地点、某段记忆的亲密联系。
在《脉络之形》中,这件作品将城市记忆从宏大的叙事拉回到具体的物质细节。它提醒我们城市的脉络不只存在于地图与建筑之中,更潜藏在碎片、气息与触感里。
此次《脉络之形》群展将“显与隐”的不同切片交织在一起。从个人记忆到集体经验,从情感关系到城市碎片,作品们共同揭示了看似分散却彼此牵系的脉络。观众在其中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在与作品的互动中让我们 重新体认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成为这张未尽之网的一部分。
策展/Liuxuan Lyu, Adela Zhao
艺术指导/Ash Wei
主办/4C Gallery

Our Art Pa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