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波动抉择—不确定的未来

可持续的、人文之美更强的、凝结人心的数字文明,是我们人类用来抵抗宇宙黑暗的盾。

文:景炜

在算法统治的新的技术社会关系下,如何重新表述对于文化、工作、再生产及大量科技劳动力的期望?宋婷的创作在寻找“现实——虚拟”二元关系之外的新的融合语言。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的《赛博格宣言》生发于二十世纪晚期的“人-动物”、“有机体-机器”、“身体-非身体”的科技文化、政治身份的边界崩塌之际;如今,在无处不在却又不可见的微电子芯片“AI时代”构建的统治关系下,宋婷的《逆赛博格启示录进行时》以女性主义作为实践方法、将在现实社会中长期被客体化、边缘化的群体与文化,在区块链及数字空间中“复活”、留存及延展;亦是尝试揭示在赛博格社会的未来中主体性认知的跬步。

L1006161.jpeg
D49A6306.jpeg

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一种想象,更是关于我们自身的一种想象。

人和AI互动创作艺术的目的应当是探寻如何用信息科技的画笔——这种具有当代性、也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媒介来保留与存储人性真善美最闪耀的光芒。

 

2018年10月,全球艺术巨头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一件特殊的艺术品。一幅名为《爱德蒙・贝拉米的肖像》的AI画作最终以43.2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巴黎艺术团体Obvious使用名为生成对抗性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写为GAN)的人工智能算法创建了一组虚构的贝拉米家族肖像。在纽约佳士得进行拍卖的《爱德蒙・贝拉米的肖像》就是其中一幅。Obvious团队共向模型输入了十四世纪到二十世纪超过15000幅人像油画进行训练。这种人类创作者和AI算法共同完成的艺术作品被一些人称作AI艺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创作的升级让算法核心“左右互搏”的GAN模型进化为diffusion扩散模型。

 

可持续的、人文之美更强的、凝结人心的数字文明,是我们人类用来抵抗宇宙黑暗的盾。希望科技艺术之美可以为孩子们点亮更多星星。

D49A6353.jpeg

宋婷用蝴蝶、花朵、女性等象征,编织诗歌、戏剧,以多重隐喻的梦境与神话,从具体的意象中重组、编码出关于身份政治、主体性、以及宇宙学的新的意识空间,并启示关于赛博时代中的文化与生态空间的另一种非技术话语式的想象力。在作品《海沙与沫》中,艺术家用AI生成了图像,对于科技殖民和原住民问题做出叙事诗般的回应。《悉达多》将极具代表性的宗教哲学故事映射、转译至虚拟世界,“重生”为数字空间中关于“真实”与“完美”的新寓言。而《缠绕的编经》将少数民族及东南亚的以女性及未成年劳动为主的纺织、染印等传统手工艺技术进行区块链上档案建立和代码复原、再创作。

D49A6360_edited.jpg

宋婷的《逆赛博格启示录进行时》邀请观众探索技术与人性的交汇点,亦试图探索连接”现实”与”虚拟”的某种共生的、融合式的方案。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一种想象,更是关于我们自身的一种想象;亦不仅是关于算法时代的认知和“登陆”,也关于如何探索编码文本构成的“矩阵”时代之外的可能性。

D49A6365.jpeg
图片_20230915004724.jpg

艺术家介绍

宋婷,毕业于清华大学,为全球首位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加密艺术家。此外,其亦是中国大陆艺术拍卖行拍卖的首个加密艺术品的作者。其个人展览《逆赛博格大教堂与集市》是亚洲首次基于区块链的人与AI协作艺术作品展。

 

2021年春,被PANEWs授予年度nft领军人物称号、被CCVALUE授予2020年度加密艺术家称号,同年入选福布斯30under30艺术榜单,入选Gen.T入选Gen.T亚洲新生代艺术家榜单,并拍摄Chanel《敢为》视频。

 

2022年,其成为英伟达全球AI艺术画廊第二位收录亚洲艺术家,同年于纽约举办个展《逆赛博格艺术史:物理为加密》;她的AI-nft 影片《牡丹幻梦》获東京映画賞最佳动画奖, 《蝶》获纽约国际电影奖最佳实验片。她和她的作品被CCTV、新华社、Forbes、VOGUE、CNBC等广泛报道,其中,中国国际电视台曾为其制作8分钟个人专访《Chinese NFT Sta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