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形而上学系列

我工作的目的是用它来对抗死亡的恐惧。既然肉体的消亡在所难免,那我只能想办法将自己的灵魂碎片种在人类文明之中,扎根来安慰自己。因此,我使用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而在我的作品中,我的观念、我的灵魂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目前的系列,形而上学系列,是一个有四个章节的系列作品。原因是,如果我不同时表现出这对对立的矛盾,从对立的角度去看待对方,那肯定是不完整的、偏颇的,甚至是反社会的。我希望我所呈现的不同世界观能够被所有人所接受,尤其是那些有着不同世界观的人。在当前的逆全球化浪潮中,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碎片化。世界需要更多可以站在不同世界观中的中立言论。了解彼此的世界是当今世界最紧迫的事情。

 

在艺术语言方面,本系列作品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的艺术语言类型,包括绘画、版画、纤维、雕塑、行为艺术、动画、声音等。

第1章

感性和理性

SR

感性是认知的起点,理性是感性的指引者,它们相互依赖、难以分离。由感官而生的直接经验是人认知时间与空间的必然条件。通过感官获取经验,再通过经验塑造表象,最终通过表象形成概念,是人理解世界的自然途径。人如果跃过感官的经验直接获取概念,则会易产生违和感以及理解偏差。我们无法仅仅通过语言的描述使一位天生的盲人理解到世界的五彩斑斓;我们也难以确信一则早已脱离自身日常的法律是否公正。没有理性的指引,感官也只会成为漫无目的的游荡者。意识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但这个世界上的信息却是无限的。理性可以调动人的注意力以及产生预判,使感官能够高效的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理论的学习,音乐家能够捕捉到更微妙的旋律变化,艺术家也能察觉到更丰富的色彩构成。统筹感性与理性的合作是每一个人天生所具有的才能,每一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间熟练的将它们组合运用。 在如今这个由文字建立的人类文明中,感性与理性时常会对立为矛盾的双方。当今人类对文字与书籍的崇拜正在无时无刻地冲击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自然规律。文字是抽象内容的载体,由它所传达的内容无论多具象都是纯粹的抽象信息。完全由从文字而来的抽象信息所建立的概念是空浮于直观经验之上的,也是有悖于人类认知世界的自然规律的。当代人时常会遇到这种窘境:当由直观获得的经验与从文字中获得的概念不符时,自己不知该相信感性还是理性。例如,当人面对一种闻所未闻又香气扑鼻的果子时,有时会凭借嗅觉捕获到的香气而本能地决定将其食之,有时则会依据理性,因判断它不在已知的可食用范畴之内为由而拒绝品尝。这种窘境还会剥夺人精神上的安全感,并使自己处于矛盾的状态之中。因为感性与理性的答案是难以对比和衡量的,它们拥有着不同的维度,难以放入同一个公式之中。而处于其中的人,大多会采用偏袒感性或理性其中一方的方法得出确定的答案,从而逃离这个矛盾的困境。 如果将感性视为唯一真理,那么如今这个极度依赖从概念到概念的科学帝国将会化为海市蜃楼;如果将理性视为唯一真理,那么人内心中的不安和理解上的偏差将会被无限叠加,终将使世界的表象虚化扭曲。感性与理性作为人认知世界的唯二手段,虽各有所长但也皆不尽完美。人类并不是被设计用来理解世界真理的产物,人类只能凭借感性与理性这两件残缺的工具踉踉跄跄地追寻这个世界的真理。 本展览是我系列展览的一部分,也是其第一部分。此系列展览的初衷是可视化人类对世界认知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此系列展览由四部分组成:中立立场的“感性与理性”,偏袒理性的“对感性的批判”,偏袒感性的“对纯粹理性的批判”,以及批判两者的“人类的局限性”。感性与理性是讨论意识的最基础的话题,也是最永恒的话题。

第2章

对感性的批判

CS

感性的信息是个别的。单凭感性无法获得思想,也自然无法洞察到世界的运作逻辑。“感性事物与思 想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特点是个别性的。既然个别之物是彼此有联系的,所以凡是感性的事物都是彼此 相外(Aussereinander)的个别东⻄,他们确切抽象的形式,是彼此并列(Nebeneinander)和彼此相续 (Nacheinander)的。”感性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但无法让我们理解和利用自然的普遍规律。只有 理性的、具有普遍性的思想,才能够指引人类建立如今的这个科技文明。现代的理性浪潮使科学成为史 上最强大的信仰。本展览则是对此信仰的崇拜仪式。 情感不是神圣的,也不是独立于逻辑、或凌驾于思维之上的。“爱是无法被衡量的,爱是人类所特有 的品质”,这些话语就是最直接的例子。情感是前意识和潜意识在意识中做工的一种体现,其运作逻辑本 质上和理性的运作逻辑相同。人们本能地相信情感无法被分析,其原因是人类大脑只能让人在同一时间 里接收到有限的信息——这就是意识的局限性。电脑的运作模式便能够形象地展示出这一系统:屏幕中 呈现出的画面是很有限的。在同一时间,有很多后台的程序在同时运作,其中不乏很多会对前台画面的 呈现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在程序内,无法被观测到的运算和指令更是不可胜计,然而它们才是形成前 台画面的内核。这个世界十分简单:理论上人类能够通过一连串的数学符号就将世界的规则得以诠释; 这个世界又十分复杂:盘根错节的规则和信息掩盖了它的本源。它对于仅能通过感觉观察其表,进而追 溯其本源的人类而言,是极其复杂的。人类的情感同样如此。只要将所有的信息层层剥茧,就可以找到 情感的原貌,挖掘出藏在其背后的条条逻辑。至于动机,不愿将情感的神圣性抛弃是源于人类的自负, 人类需要给自己建立神圣性以区别于其他万物,正所谓“人乃万物之灵”。 理性的信息能够给人带来安全感,而相对的,恐惧感则源于无知。抽象艺术易让观众产生“难以欣 赏”、“难以评价”的反馈,其原因是抽象艺术品所传达的感性信息是难以被理性解读的。 安全感来自于可知与可控。我通过纯粹实践理性、利用逻辑思维创作的本系列作品,能够使观众知 晓作品背后的数学模型而进一步理解图像,从而使观众在难以鉴赏、难以评价的境地中诞生熟悉与安全 感。在此过程中,直观的感受会不断的在视错觉的作用下重建出新的认知。运用非感性的方法生成感性 的信息,再通过理性的信息重建观众内心的认知。创作方法中蕴含的系统自身比艺术家的审美更为重 要,因为它们才是这些作品直接的创作者。或者说,此创作方法才是该作品本身,而视觉艺术作品只是 它们的副产品。

策展         崔德成
执行策展         韩雅俐
          

bottom of page